
本文目錄
為什麼要投資?
你投資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想讓錢賺錢,讓自己更有錢啊
至於讓自己更有錢是為了什麼?買包、出國、養孩子、養家、退休養老…
再說的更寫實點,你不可能工作到死吧(好吧,或許可能,但我打賭你不想這樣)
說退休後「財富自由」可能是個太大的餅,但至少〝生活無輿〞應該是個基本的目標,上班生活到過了一段時間後(應該)多多少少有存款,存錢能不能讓〝退休後生活無輿〞實現,一來看你存多少錢,二來看你怎麼消費
所以除了存錢之外,你希望讓存下來的錢不只是在那邊放著,而是它們能讓自己變大,於是〝投資〞的需求就出現了
你怎麼投資?
光是投資的方式就分成好多類型,主動投資、被動投資、長期投資、短期投資,如果再搭配上不同的投資標的,這組合可就千變萬化了,如果你有在投資,你是用哪一種方式?如果你還沒開始投資,哪一種方式適合你?
長期/短期投資字面上就是用時間的長短來分
但是多長叫長期?多短叫短期?這大概也沒個標準
主動投資:主動挑選標的出擊,期望績效比大盤好
被動投資:以〝統包〞的方式分散投資標的(與風險),期望績效與大盤相同
你的投資工具?
你用哪些工具投資?這問題取決於你能負擔怎樣的投資方式?以及你目前投資的目的是什麼?
舉例來說:
每個月能拿出一兩千,平常也沒太多時間研究投資標的,可能適合基金、存股;但同樣是每個月拿出一兩千,平常會花心思研究投資標的,想要衝一波的人,可能適合權證、期貨、選擇權之類起伏或是槓桿比較大的投資
選擇投資標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市面上你會看到很多像是〝ETF賺退休金〞、〝靠存股年收入百萬〞、〝我xx歲,我享受退休生活〞…這樣的投資書籍,光看書名心中就充滿粉紅泡泡!但表格控認為這些分類其實都少了考量到個人因素,像是年紀、資金、投資成本以及預計投資的時間等
說到〝預計投資的時間〞,這點我想是一般比較少提到的,簡單的說這也跟年紀有關,如果60歲準備退休的人,應該不太會想要規劃20~30年的投資組合計畫,投資的重點可能是放在每個月是否可以提供現金流
Firstrade 第一證券-首創無佣金交易的網路交易平台
eToro 模擬帳戶與跟單機制-讓你在台灣也能輕鬆投資美股
了解REITs進入房地產的世界-我也要當包租公/婆
不景氣?來存個基金先-富蘭克林國民理財機器人幫你一把
相反的如果是二三十歲的投資人,規劃20~30年的投資,希望在退休時當做生活資金,而現階段也有在工作,此時的投資結果能不能提供每個月可以生活的現金,應該就不是那麼重要的考量了,或許長期投資或是強調年化報酬率的標的就是一個選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