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為什麼要睡覺 Why We Sleep?: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Why We Sleep-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睡眠複雜又迷人的真相


「為什麼要睡覺」書中筆記

健康的影養要素:睡眠、飲食、運動

睡眠的影響力遠遠大於運動與飲食,一天吃不健康、一天不運動,影響力遠遠不及一天睡不好,連續一週睡眠減少就會影響血糖濃度,影響的程度足以被診斷為糖尿病前期(但是偏偏睡眠是三者中最難掌握的一個…這就是人生?!)


想睡覺 vs 會醒來:腺苷 與 近日節律

為什麼我們會想睡覺?在清醒時,腦中的睡眠壓力(腺苷)開始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越來越想睡覺。那又為什麼睡著後我們會醒來?如果以為答案是因為原本累積的腺苷被清除了,這個回答可能只會對一部分,真正的原因是人體的「近日節律」影響,這是一個人體中近似 24 小時的規律,告訴身體什麼時候該增加褪黑激素,什麼時候減少褪黑激素的分泌
腺苷與近日節律兩者交互影響到我們想不想要睡覺,但兩者卻又意外的毫不相關…也因此所謂的”補眠”或是還”睡眠債”其實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早鳥還是夜貓?

這可能取決於遺傳,並非自己的選擇,夜貓族如果為此困擾的話,或許可以放過自己了

Why We Sleep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圖片來源:博客來


睡眠 ≠ 不清醒:深度睡眠中腦袋可忙碌的呢!

深度睡眠時間其實正在進行大腦的全面整頓,對青少年時期來說深沈睡眠是腦部成熟的驅動力,此時認知能力、理性與批判思考的能力都因深度睡眠而提昇,且提昇的程度與非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成正比

年紀大會影響睡眠,不代表年紀大比較不需要睡眠

非快速動眼睡眠在 40 歲後質與量都衰退,從嬰幼兒、成年人到老年,睡眠狀態從原本的多段式睡眠 ➝ 一段式睡眠 ➝ 再次回到多段式睡眠,這是因為腦部隨年齡衰退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產生深沈睡眠的區域

睡眠保健食品


「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 心得

睡眠多少叫做「夠」?

整本書的核心重點主要有幾點:
1.睡眠很重要,不管是快速動眼時期還是非快速動眼時期,也就是不管睡眠的前半段還是後半段,大腦都有對應的任務在處理!

2.一般人可以維持(正常)清醒的時間約 16 小時,換句話說其實睡眠時間是需要 8 小時的!

3.整個社會及公共政策上,應該對睡眠時間的多樣性提供更寬容的制定彈性。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早鳥或是晚鳥或許不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若是先天如此,就算自己放棄強迫自己調整,但仍是需要生活在一個符合一般社會運作的時間表中…

就算已經有了那麼多關於睡眠的研究,很多事情仍是無法確定的,或是在不同睡眠中出現不同的結果(例如午睡與晚上睡眠時資訊的清除與記憶是不是有差別,就出現完全相反的實驗結果)

讀完此書有一些問題,像是書中提到僅有少數人,在每天的 6 小時睡眠仍可維持良好的運作,但並未提到是否同樣也也少部分的人,在「標準的」8 小時睡眠中仍是不夠的?
另外,怎樣的睡眠叫做「夠」?在睡眠的量與質上,是否可以互相取代?像是如果睡眠品質不好,就延長睡眠時間試有用的嗎?或是指在一段睡眠中應該有多少時間的深層睡眠以及多長時間的快速動眼時間才能夠計算到完整睡眠的定義中嗎?還有所謂的「足夠睡眠」是否可以等同「睡到自然醒」?畢竟如果需要鬧鐘叫才能醒,理論上就叫做「不夠」對嗎?!
再另外(到底有多少問題?),在中醫(或是說時辰經絡)的觀點來說,晚上11點到凌晨的3點,分別是膽經跟肝經的排毒時段,那如果身為一個夜貓族,但是睡眠都是”充足”的情況下,這樣的作息到底對身體是有異還是有害呢?

對我來說這些問題沒有解答有點失望,但也或許是現在的研究中無法有一致的結論?
這本書的重點放在強調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很多疾病或是社會問題可以因為「睡眠充足」這個簡單的改變就解決,所以強調的是「不應該剝奪睡眠的時間」。但如果你是失眠症且希望從本書中獲得什麼幫助睡眠的tips,可能會有點失望!書中雖然有提到,但或許要說是老生常談?畢竟其實非藥物的幫助睡眠大概就是那些?有沒有用?只能說只能靠自己?(什麼沒有用處的結論= = )

❤ 歡迎註冊免費 Likecoin 會員,並點擊 5 下拍手的符號,給表格控一些鼓勵喔!

Don`t copy tex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