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飲食大腦: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

[讀書心得]飲食大腦: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
[讀書心得]飲食大腦: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


「飲食大腦」到底是在談飲食?還是在講大腦?或是這兩者根本就是密不可分?

飲食大腦: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
飲食大腦:食物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圖片來源:博客來


見樹不見林的醫療現況

儘管早就有「腸胃是第二個大腦」這句話,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現有的醫療體系下,醫療分科仍然十分明確,當然專業是好,但人體為一個一體的系統,出現症狀的地方多半是「果」不是「因」,真正的根源可能是你完全沒有意料到的地方

就算已經看到了「果」,大部分情況下也僅是症狀治療,發炎就給消炎藥、發疼就給止痛藥,快速又”有效”,總之眼前問題”沒了”就好,「果」沒有消失,頂多是變小了點,那更別說「因」還好端端的存在著伺機而動


人體神經系統的三個主要部分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髓

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對於調節情緒以及控制思想非常重要的多巴胺、血清素和乙酰膽鹼等化學物質。血清素由於在調節情緒和情感方面起作用,因此成為大腦中最受關注的化學物質之一。書中提到,90%以上的血清素受體都存在於腸道中,研究人員認為大腦血清素缺乏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腸道而起


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包括人體大部分的不自覺基本功能,包括心臟的跳動、呼吸、消化、瞳孔對光線的反應等,另一個就是身體「戰或逃」的本能反應,而這同時也是腸道通過調節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影響身體反應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包括下丘腦、垂體和腎上腺

這個系統控制人體面對壓力的應對反應。它產生的激素能夠刺激皮質醇(壓力賀爾蒙),在面對壓力時皮質醇的濃度也會上升。腸道在皮質醇釋放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確保身體有效應對壓力


腦的問題,胃來幫忙

「病從口入」可不是隨便說說,書中強調的一個重點–食物對大腦產生的影響與藥物對大腦產生的影響一樣深刻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精神科醫師,在從醫之後又進修了廚藝方面的課程與營養學,加上自己歷經了生病、化療、康復的經驗,更能體會飲食(營養)與精神狀態的關聯
書中提到了多種常見的身心問題,如失眠、疲勞、強迫症、腦霧、過動、焦慮、抑鬱…等,以及如何透過飲食來幫助改善這些問題
當然每個問題需要的飲食內容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很大的通則

所有情況下都該避免的食物

西式飲食:主要針對高脂肪、高糖與高GI食物
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糖精
麩質

所有情況下都該補充的食物

ω-3:主要來源為高脂肪魚類,如鮭魚、沙丁魚、鯖魚等
纖維質、低GI碳水化合物:如胡蘿蔔、鷹嘴豆、甘藍、糙米、藜麥等
完整的礦物質、維生素、益生元與益生菌
各種顏色的蔬菜

可視情況適量攝取的食物

如咖啡因、酒精這種看是雙面刃的食物,可以依照不同的情況適量攝取


飲食大腦目前僅有簡中譯本

這本書雖然是2020年出版的,但目前中譯本僅有簡體中文,雖然有一些用詞上的小差異,不過不影響閱讀,只是書中提到Omega 3的素食來源與後半段的食譜中,使用到”菜籽油”的字眼,以較新的飲食建議來說,通常在植物油的建議上會強調低溫、初榨,而且若直接google查詢”菜籽油”,似乎偏向的解釋也不是太正面,不知道是翻譯的用語誤差還是真的原文的內容?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
This is your brain on food,圖片來源:Amazon

更多讀書心得

❤ 歡迎註冊免費Likecoin會員,並點擊5下拍手的符號,給表格控一些鼓勵喔!

Don`t copy tex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