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訪談內容僅是一位社區工作者的看法跟職場經驗,並不代表所有社區工作者或是所有社區工作者的環境,請勿對號入座或是以偏概全,也不接受任何引用
本文目錄
什麼是「社區工作」
Q:一般好像大家常聽到的是「社會工作」、「社工」,必須說我是第一次知道「社區工作」這個行業,可以介紹一下這個工作的內容嗎?
社區工作算是社會工作裡面的一支,其實最簡單的說所有跟社區有關的工作都可以叫做社區工作,這個工作的形式很多樣,我就戲稱我們是地方的活動公司,不僅與社會福利組織合作,還推廣地方文化,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地方事務。
具體的例子來說,像是地區性的導覽、在地市場、地方型的遶境活動等這些展覽策劃,其實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生活地方,認識、了解的越多,對這個地方越有愛,自然就會想要為地方做更多事情
如果要用一小段文字或一句話來介紹社區工作,我會說社區工作是針對特定地區的社會福利和文化服務工作,提供小範圍內的支持和連結,以促進地方社區的發展和改善
怎麼會想要從事社區工作?
Q:怎麼會想要從事這個工作?
最早是高中的時候接觸到一個「迫遷」的事件,那個時候學長姐們他們推動這個社會運動的方式是透過記錄住在這裡的人,像是記錄每個家庭或是每一個人的故事,包括他們為什麼來這邊、為什麼選擇(或是必須)住在這邊、他們為什麼喜歡這邊,甚至他們為什麼無法離開這裡的原因之類的,這樣的紀錄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包括我自己也被感動,那時候我就覺得說這個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想要做跟就是人接觸有關的事情
Q:這樣說起來算是滿早就立定方向了,所以在後續選擇科系或求學上有特別往這個方向?
雖然說是確定方向,但當時可能對大學科系內容不太了解所以有點算是選錯科系,大學念的是都市計劃,不過雖然說是選錯,但也因為這個科系讓我對象是「開發方」的想法可以有比較多的了解,也不能說對之後工作完全沒有幫助就是了,不過後來研究所我就是念地方研究了。
地方研究念的東西就跟現在的工作比較有關連,它會訓練你用什麼各種面向去切入去看一個地方,比方說像我們剛剛講到的歷史、文化,或者是說就是你要怎麼分析這裡的就是土地使用、住在這裡的人,以及他們怎麼使用這個空間之類的,不同面向去分析
從事社區工作多久了呢?
Q:從事這個工作大約多久的時間?
正職的的時間大約半年多,但從念書時就一直有在接觸,所以接觸這個工作大概 8 年了
因為我在大二的時候就跟家裡附近關心地方活動的年輕人一起創了一個地方團體,現在已經發產成是地方的文化發展協會,也算是我現在工作的前身
Q:在工作中有遇過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嗎?
因為我其實不是一個很外向或是容易跟不認識的人交談的個性,然後我覺得這樣的個性對於社區工作來說不太行,所以有一段時間我給自己的訓練是騎 youbike 在小巷弄隨處晃,有看到比較空閒的攤販或是在路邊聊天的老人家,我就假借問路去跟他們聊天
有一次遇到一個阿姨,聊著聊著就聊到他們這邊打算要被都更,但是他不想搬走,還邀請我去他們家,拿地契跟他們以前的照片跟我分享
社區工作者的待遇
Q:以你目前的公司大概的規模是如何?
我們這個公司去年 5 月創的(*距離訪談時約1年),就是我前面提到大學時創立地方社團的夥伴創立的,目前正職就 4 個人,然後 3 個專案配合的人員,團隊很年輕,很多東西也都還在摸索
Q:社區工作者的薪資如何?
以一般大學畢業生來說大約30k~35k,管理職的話可能36k~45k區間。但這個工作其實工時算滿長也滿不穩定的,像如果舉辦活動什麼的也一定是在假日,可是平日也可能是需要在外跑訪談,簡單說就是不見得有機會好好休息XD,像我最近就在處理一個標案的第二期進度,款項之類的東西,就會忙到比較晚(*訪談當日晚上9點多才到家)
坦白說把社區工作當正職真的不容易,大二創立的團體當時有 30 幾個人,現在正職在做社區工作的就只有我跟另一個夥伴(就是我老闆),其他人就是假日或是其他可以幫忙的時間來參與跟協助
Q:這樣的工作時間或是模式對你來說有困擾嗎?
一個人的狀況下我是覺得現在是還蠻有餘裕的。但也有在思考身為一個工作者,有沒有可以讓工作跟休息更平衡的方式,像是在開自己的工作室比較有機會選擇搭配的案子之類的,不過因為現在孤家寡人,就是什麼東西都可以試試看
要如何可以成為社區工作者
Q:如果想要從事社區工作,有哪些管道或是有什麼條件嗎?
其實像前面提到我本身也不是那麼相關科系畢業的,比較重要的應該是對你所在的地方有熱情,甚至是說就算從事這個工作,有第二專長或是興趣其實是很不錯的,像是有時候辦一些活動什麼的,如果有不同領域的專長或是興趣,可以在這些策劃或是活動中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跟作法
如果是一開始就立定想要從事這個職業也有很多自己可以行動的方式,像是可以嘗試接觸看看家裡附近、社區,或是跟地方有關的團體,甚至是里長辦公室也可以
接觸這個工作這麼多年下來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
Q:對於社區工作或是想要從事社區工作的人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
我大學的時候剛好遇到 318學運,那時候在我們上下幾屆對於公共參與的意願、投入等都比較高。可是最近我在做社區工作的培力案子,就會覺得”哇現在想要參與公共事務的人好少” …
我覺得因為現在網路真的很發達,很多東西可以透過網路的力量募集,但很多時候也變成實體活動的參與度下降
然後就是像我前面提到社區工作當正職真的不容易,當然可以從事這個工作又賺到錢很好,但如果沒有辦法當做正職工作,也可以利用假日在你生活的環境多走走看看,像我前面提到的地方社團,很多人是在平常工作以外的時間來參與的,多認識你生長、生活的土地,或許會發現志同道合的夥伴還不少,也會更有動能
再再強調一次!以上內容僅是一位社區工作者的看法跟職場經驗,並不代表所有社區工作者或是所有社區工作者的環境,請勿對號入座或是以偏概全,也不接受任何引用
❤ 歡迎註冊免費Likecoin會員,並點擊5下拍手的符號,給表格控一些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