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The Stanford Method for Ultimate Super Recovery

[讀書心得]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The Stanford Method for Ultimate Super Recovery
[讀書心得]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The Stanford Method for Ultimate Super Recovery

疲勞根本就是現在人的通病!明明就沒有生病,但就是提不起勁的倦怠跟疲倦總是跟著我
從一開始認為疲勞是因為乳酸堆積,但明明就是上班族根本沒有運動,哪來的肌肉活動累積的乳酸呢?打破疲勞是乳酸堆積所造成的說法,那麼造成疲勞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疲勞指的是肌肉和神經過度使用或發生狀況

導致身體機能出現障礙
The Stanford Method for Ultimate Super Recovery 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圖片來源:博客來

博客來-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蝦皮-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金石堂-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momo-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若由此看來,疲勞不只是肌肉上,更表現在精神上,除了運動後的肌肉酸痛,明明睡了一晚白天卻還是昏昏欲睡的情況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打造不容易疲勞的方式:呼吸、姿勢、睡眠,跟飲食

嗯~老生常談?或許吧,不過還是有些比較不同於主流的看法…

就呼吸的部份,書中提到的「IAP 呼吸法」與我們一般認知「吸氣時肚凸、吐氣時肚凹」的”正確呼吸”方式不同,強調的是在核心與腹腔壓力的穩定。

以動作上來說,造成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來自不正確的使用身體造成,簡單的說應該可以理解成姿勢不良,造成身體該活動的地方不活動,久了之後活動度變差,不該發力的肌肉代償發力,久了之後造成肌肉過度使用受損。

而呼吸也是肌肉運動的一部分,讓呼吸與動作一致,在作者的比喻就像是讓腦與活動一致,身體一致性達到了,疲勞就產生的慢也恢復的快,只是呼吸運動中是更難意識到的橫隔膜,在一呼一吸之間,橫隔膜的位置影響腹腔內壓力,進而影響身體穩定度與支撐性,這也連帶關係到日常運動中姿勢的調整,像是站姿、搬重物等。
網路上可以搜尋到一種”橫膈膜呼吸法”,不太確定跟本書作者提到的「IAP 呼吸法」是不是一樣的東西?

睡眠更是身體修復的主要階段,睡的不好什麼都不用談,但現在人多的是因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失調,睡眠品質與時間無法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修復,疲勞自然累積無法恢復。

不過飲食這部份大概是我比較無法認同的,雖然也提到高糖分、酒精,對於身體恢復的負面影響,但卻也同時提到建議以水果為零食?同時以一日多餐的方式避免用餐時間吃太飽。
我的猜測或許是作者本身接觸到的多為大學運動員,體能消耗與運動量還有身體代謝都是顛峰的狀態,否則以多餐的方式與目前更多研究的「多量少餐」對於血糖跟胰島素的影響應該是更不利的才對(吧)。

其他像是久坐對於健康的不良影響、受傷時的動態恢復、即使是放假也維持睡眠的規律等,大多與目前主流的說法雷同

不只是運動員,對於一般上班族或是學生來說,慢性疲勞的累積對生活的影響同樣甚巨,若能調整到身體處於各方面一致與協調,相信對於疲勞的累積將有一定的降低,只不過如同前面提到,橫隔膜看不到摸不到,在呼吸練習與調整上更是知易行難就是了

博客來-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蝦皮-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金石堂-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momo-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詳細介紹

The Stanford Method for Ultimate Super Recovery 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不容易疲勞的身體
圖片來源:博客來

歡迎註冊免費 Likecoin 會員,並點擊5下拍手的符號,給表格控一些鼓勵喔!

Don`t copy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