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 怎麼配-個人投資心路歷程(3)

資產 怎麼配-個人投資心路歷程(3)
資產 怎麼配-個人投資心路歷程


退休投資配置的規劃

一開始提到投資的主要目標是退休後生活無虞,那重點就放在退休囉,說到要退休的資金規劃,不得不提一下很多人推薦的指數型投資,通常說到指數型投資就是被動投資的一種,常常會有〝年化報酬率xx%什麼的讓五億人都驚呆了的投資標的組合〞這樣的驚人收益,可是~這裡的年化報酬率到底是幾年啊?

一般提到年化報酬率的投資標的比較可能是長期投資類型的,但也說了長期短期沒什麼標準,這表示可能三五年,也可能5~10年甚至20年,這意味著就算最後總報酬率是翻倍,但在這過程中,你可能什麼都沒有,對於如果你需要現金流來支持生活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會是一個好的標的,不管最後算下來年化報酬率有多驚人

思考順序:
指數型投資 ➝ 年化報酬率 ➝ 長期投資 ➝ 短時間內沒有金流


如果我們透過下面的圖,簡單了解一下不同年紀退休時對於資金規劃的重點

資產 怎麼配


年紀尚輕但已經有可以退休的資本並且準備退休

第一要恭喜你年紀輕輕就有資格踏入退休生活,如果這是的話,要考慮的除了原本的資本是否可以繼續累積之外,每個月也需要固定的金流支持生活費用


如果你年紀尚輕,也還在繼續打拼

大部分的我們應該都在這個區塊(吧?)如何讓既有的資本累積更多、錢滾錢利滾利才是比較大的重點,也就是在這個區塊時,那些年化報酬率xx%相對的吸引力應該是比較大的

Aifian app 掃描發票就能賺現金回饋


如果已屆齡退休

如果是差不多在退休年紀並且也準備要退休,那麼一樣生活費的部份會是主要考慮因素,但是那些長期投資的年化報酬率之類的績效數字,可能不太是考慮投資標的的重點了

除了強調年化報酬率的長期投資,為了最有效率的配置配息的標的,不同於一般市面上的建議,就算大空頭期間也會跟跌的產品,我也會考慮列入投資配置中,原因是想要用多一點的擇時、多一點的進出場來彌補,所以只要不要是有巨大風險的標的,投資單一幣別、單一公司、單一產業外,符合高息的,我都應該把他們納入投資組合的考量。

一般傳統的配置常為VTI:BND=8:2,但這樣的配置無法帶來每個月的穩定現金流,所以會用像是封閉式高收益債GGM以及高配息的市政債PML等的配置來替代部分比例的VTI來創造現金流,雖然他們都隨著市場有相當大的波動,但相似風險條件下,PML可以帶來現金流,且只比VTI少了些許年化報酬率就可以不用每個月賣股票維生,這對於退休後的資產配置來說,多了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一直以來我對於退休後投資持有標的是”股票:債券=6:4”的想法,也因為上述的考量改為持有股票、高息債(或REITS)、穩定BUT低息債(+-黃金)與現金的組合,比例大約是股票:高息債(或REITS):穩定BUT低息債(+-黃金):現金=3:3:3:1,這樣若以風險評估的方向來看,大約是高風險:低風險=6:4

資產配置中若是投資債券型的ETF或CEF就有機會退稅,這時有自動退稅的券商就相當方便,若不想開海外券商的話,台灣部分複委託券商也會幫忙退稅,還有利息領取的方便性及遺產處理似乎較容易等優勢;但由於法規的關係目前台灣封閉型基金(Closed end Funds , CEF)的進出,應該是走向無法交易的方向(富邦與大昌跟永豐等已經停售了),若是要交易CEF,大概就只有開海外券商像是Firstrade或IB才比較方便交易了


考慮一下避險?

不管在哪一個階段,投資總是有風險(就跟所有投資廣告最後念的飛快的公開說明書那樣),因此避險絕對也是投資人一個考量因素,人家常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好吧~所以要放在哪裡也不講清楚==?
像是日幣、黃金就是比較常見的避險工具,另外也有些基金也以避險為主要訴求;避險不是說跟你自己其他標的反著做,不然一邊賺一邊就賠是在自己忙什麼零和遊戲?而是當主要操作的方向(不管是做多還是做空)無論是大好或大壞,避險的區塊至少就是穩穩的

簡單的說避險目標:保本、贏大盤、贏通膨、贏銀行利息

發表評論

Don`t copy text!
%d 位部落客按了讚: